【DSE 文言文】中文卷一文言文技巧大全 (附文言文練習方法、文章語譯)

文靜
文靜 2024-8-28 69,540
覺得DSE文言文好難?AfterSchool教你點樣練習文言文,同你解構文言文技巧、文言文文章、文言文詞彙,立即查看!
DSE 中文卷一文言文係好多中文 DSE 考生必經嘅難關,但 DSE 文言文亦係每個目標攞 DSE 5+ 學生嘅必温同熟習嘅部份!AfterSchool 今日就同大家講解 DSE 中文文言文佔分比例、學習文言文嘅重要性、理解文言文文章技巧、DSE 中文文言文考核重點、學生常犯錯誤等等,重提供常見文言文語譯(附有字詞例子、例句),方便同學溫習 DSE 中文文言文~

DSE 中文文言文佔分比例

中文老師經常話文言文好重要,但究竟 DSE 中文文言文佔中文卷一全卷分數幾多?
答案係:文言文及白話文共 70%!
不過,中文卷一另外 30% 係 DSE 中文十二篇範文,所以文言文考核部份可能比你想像中佔全卷更多部份!

點解要學好文言文?

相信各位同學都有過呢個疑問:明明我哋喺日常生活已經唔會用到文言文,咁點解重要學文言文?點解要學啲唔知學嚟做咩嘅「知乎者也」,重要做咁多文言文練習?
喺語言知識方面,中文文言文係現代語法嘅根源,如果同學對文言文有更深入嘅認識,喺學習現代漢語語法嘅時候都會更有幫助。學習古文嘅時候,同學亦可以從中明白更多字詞嘅意義同埋出處,從而可以運用得更準確,提升學生嘅閲讀理解同埋寫作能力。另外,文言文用字較為精煉,同學透過多閱讀文言文,可以學習更精煉、更準確地寫白話文。
喺文化層面方面,學習文言文有助同學學習傳統文化。語言教學嘅核心部份係文化教學、傳承。同學學習嘅唔只係學習文字,而是透過閱讀文字,更深刻地了解中華文化以及古人嘅思想。

點樣理解文言篇章?善用文言文技巧

文言文技巧 1:關於掌握詞義、詞性

相信各位 DSE 同學喺初中階段都一定有聽過「詞類活用」呢個文言文技巧。詞類活用指喺特定嘅語言環境中,部分文言文詞彙嘅詞性會被臨時改變。喺理解文言篇章嘅時候,同學必須利用詞類活用去延伸字詞意思,從而準確明白句子嘅意義。詞類活用例子包括:
活用方式例子詞義變化
名詞 → 動詞《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絕江河。」水 → 游泳
《送東陽馬生序》:「戴朱纓寶飾之帽,白玉之環。」腰 → 在腰間懸著
動詞 → 名詞《捕蛇者說》:「殫其地之出 → 出產的東西
《論語.季氏》:「君子有三。」戒 → 禁戒之事
形容詞 → 動詞《孟子.盡心上》:「親而民,民而愛物。」親 → 親愛
仁 → 對……行仁義
形容詞 → 名詞《論語.為政》:「舉錯諸枉,則民服。」直 → 正直的人
《遊褒禪山記》:「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幽暗昏惑 → 昏暗不明,使人昏聵困惑的地方。
如果同學想文言文進步,就必須對詞類活用熟能生巧!

文言文技巧 2:熟讀「十二篇範文」

2018 DSE 及後考生需要讀中文十二篇範文。同學喺溫習 12 篇範文嘅時候可以多熟悉文言文句式、文言字詞。同學可以將喺 DSE 中文範文學返嚟嘅字,套用去其他文言文文章。當然若能養成閱讀文言篇章嘅習慣,累積文言詞彙量就更加理想。但文言詞彙量之大,絕對唔建議死記硬背。至於究竟中文文言文有咩常用字?繼續睇落去就有喇!

文言文技巧 3:人稱代詞

文言文代詞係 DSE 中文文言文嘅基本詞彙,想喺中文 DSE 考取 Level 4+ 嘅同學都必須必須必須熟讀呢部份!!
古漢語嘅人稱代詞數量豐富,第一人稱代詞有「吾」、「予」、「余」等, 第二人稱代詞有「汝」、「女」、「爾」等;第三人稱代詞有「之」、「其」、 「彼」等。(須留意文言「一詞多義」嘅特性,以上所舉嘅例子,都各自有超過一個嘅義項。)除咗呢啲之外,你重識邊啲文言文人稱代詞?即睇文言文答題攻略了解更多閱讀理解部份嘅答題方法!

點樣考好文言文?DSE 考核重點

文言部分考核嘅題型大部分比較直接,整體得分表現同我哋嘅文言翻譯能力掛鉤。文言詞彙量豐富,並且掌握各類語法分析方法嘅同學,基本上已經可以喺文言部分取得相當於 5+ 嘅分數。無論係注釋題、語譯題、選擇題等,都要求同學準確翻譯字、詞、句義。
如果喺翻譯技巧上,已經掌握純熟,期望取得更高分嘅同學,就需要多加留意文言篇章嘅深層意義。譬如係 2019 年 DSE 考核嘅劉熙載《海鷗》一文,就有一題係直接考問同學有關該篇故事嘅寓意。文言篇章用字精煉,未必好似白話文咁,每句間嘅邏輯關係清晰詳細地表述出嚟,所以我哋亦應該學習理解文言篇章深意嘅技巧,面對直陳己見、借事抒情、隱晦立意嘅文章,都能夠循住各種線索,諸如故事人物嘅形象塑造、抒情述理段落中,是否借用反問句帶出作者意見等線索,判斷該文嘅立意。
而上述所提及嘅「直陳己見式」、「借事抒情式」、「隱晦立意式」文章,就係就住文言篇章之抒情述理嘅表達方式、顯隱程度而劃分嘅三大種類。「直陳己見式」嘅文章一般係以論說文為體裁,作者喺文章中直接提出自己就某論題嘅立場、意見,但由於論說過程中牽涉多個不同方面或層次嘅論述內容,所以同學亦須分清主次,判斷作者真正嘅寫作目的。而「借事抒情式」以及「隱晦立意式」嘅都多以寓言為體裁,前者可從文章中搵到相關抒情述理嘅句子,但當我哋答題嘅時候,就需要就住該句句子,再進一步剖析深層意義,正如《海鷗》一文;後者可謂最難理解文意嘅文章,作者經常以隱喻嘅方式表達自己對人生哲理、社會批判等嘅意見,同學需要抓住並分析文章嘅隱喻涵義。

學生常犯錯誤 

根據考評局歷屆中文 DSE 評核報告,DSE 中文考生常犯錯誤包括以下幾點
  • 理解錯誤
  • 表達欠佳(雖然明白文章內容,答案卻欠完備)
  • 沒有思考文言字詞意思與文意是否配合
  • 未知古今詞義有別
  • 對文言通假字缺乏認識
承接上文所言,如果同學已經掌握到翻譯文言嘅技巧,並且理解文章嘅深層意義,大抵上已經可以避免絕大部分嘅考試常犯錯誤。不過仍有相當重要嘅一步需要注意,就係答題技巧。但就住呢一點,同學都唔需要太擔心。因為文言文嘅題型有部分同白話文一樣,而且文言部分鮮少高分嘅長答題,作答框架較簡單。
答題思維係應考全份卷一都需要具備嘅技巧,不論係可以溫習嘅甲部範文,抑或乙部白話文以及文言文。答題框架及方向其實都係貫通於各部分。如果唔能夠掌握答題思維,就會出現同學經常遇到嘅問題:寫滿考卷嘅所有橫線,但係仍然拎唔到各題嘅一半分數。問題往往在於,同一個重點,不論同學分析得幾詳細,都只係可以拎到嗰項重點嘅分數,以致出現答案欠完備嘅問題。各種題型均有不同嘅框架,同學不妨重溫課堂所學,多實踐;或通過自行整理以及分析歷年考核題型,掌握各種題型嘅作答技巧。

DSE 常見文言文字詞

文言文大全(實詞篇)

常見 DSE 文言文實詞舉隅部分常用詞義語例
兵器、武器

兵士、軍隊
《周禮.司兵》:「掌五五盾,各辨其物與其等,以待軍事。」

《戰國策.趙策三》:「秦攻趙于長平,大破之,引而歸。」
值、正值

應當、應該

當作、相抵

合宜
《孟子.滕文公上》:「堯之時,天下猶未平。」

《史記.李斯傳》:「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議也!」

《捕蛇者說》:「募有能捕之者,其租入。」

《禮記.樂記》:「夫古者天地順而四時。」
路、途

思想、道理、主張
說、談論
《小石潭記》:「伐竹取,下見小潭。」

《出師表》:「以咨諏善,察納雅言。」

《桃花源記》:「不足為外人也。」
鄙陋、目光短淺

邊遠地區

看輕、瞧不起
《曹劌論戰》:「肉食者,未能遠謀。」

《爭臣論》:「行古人之道,居于晉之。」

《左傳.宣公十四年》:「過我而不假道,我也。」
觀察、明察、識別

清晰、明顯的
《出師表》:「納雅言。」
《墨子.脩身》:「辯是非不者,不足與游。」
振作、興起

創作

勞作、勞動

做、充任
《曹劌論戰》:「一鼓氣,再而衰,三而竭。」

《岳陽樓記》:「屬予文以記之。」

《桃花源記》:「其中往來種。」

《出師表》:「若有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責備、責罰

要求、索取
《出師表》:「則攸之、禕、允等之慢。」

《左傳.桓公十三年》:「宋多賂於鄭。」
遙遠,指空間距離大。

久遠,指時間漫長。

深奧、深遠

遠離、不接近
《小石潭記》:「俶爾逝,往來翕忽。」

《登泰山記》:「其古刻盡漫失。」

《曹劌論戰》:「肉食者鄙,未能謀。」

《出師表》:「親賢臣,小人。」
增加

幫助

益處
《出師表》:「至於斟酌損,進盡忠言。」

《呂氏春秋.觀世》:「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我者也。」

《出師表》:「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
見效、有成效

任務、效勞的機會
《出師表》:「不則治臣之罪願陛下。」

《出師表》:「托臣以討賊興復之。」
行走

做、實行、從事

行為、德行
(軍隊)行列

行程

出行
《詩.唐風.杕杜》:「獨踽踽,豈無他人?」

《出師表》:「悉以咨之,然後施。」

《楚辭.九章.橘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詩.大雅.常武》:「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戒我師旅。」

《老子》:「千里之,始於足下。」

《晉書.謝安傳》:「安神色不變曰:『晉祚存亡,在此一。』」
承受、接受

捧著、拿著

祭祀、供奉

事奉

尊崇、擁戴
《出師表》:「命於危難之間 。」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於是遂遣相如璧西入秦。」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社稷無常,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

《孟子.告子上》:「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為之。」

《左傳.隱公元年》:「故仲子歸於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之。」
至、到

等到……時



比得上
《左傳.隱公元年》:「不黃泉,無相見也。」 

《列子.湯問》「日中則如盤盂。」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彼眾我寡,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師說》:「郯子之徒,其賢不孔子。」
安定、穩定

平定

固定、不變
《出師表》:「今南方已,兵甲已足。」 

《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中原。」

《老殘遊記》:「行踪無,不易覓尋。」
種類、類屬

同伴、同夥

同「囑」,囑託、叮囑
《莊子.人間世》:「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實熟則剝。」

《史記.項羽本紀》:「不者,若皆且為所虜。」

《岳陽樓記》:「予作文以記之。」
不同

特別的、奇異的

其他的、別的

詫異、感奇異
《出師表》:「陟罰臧否,不宜同。」

《登泰山記》:「極天雲一線色,須臾成五彩。」

《黃生借書說》:「曰『姑俟日觀』云爾。」

《桃花源記》:「漁人甚之。」
使致使、讓

命令、派遣

受命出使
《出師表》:「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左傳.桓公五年》:「鄭伯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

《論語.子路》:「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言語真實、誠實不欺

相信、信任

信仰、信奉
《曹劌論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出師表》:「願陛下親之、之。」

《論語.述而》:「述而不作,而好古。」
製作、製作成

擔任、充當

變成、成為

當作、作為
《莊子.人間世》:「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棟樑,俯而見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為棺槨。」

《出師表》:「是以眾議舉寵督。」

《淮南子.人間訓》:「此何遽不福乎?」

《鵲見蔡桓公》:「醫之好治不病以功。」
事業、功業

職業
《出師表》:「先帝創未半而中道崩殂。」

《桃花源記》:「武陵人捕魚為。」
討論、議論、述說

言論、主張、學說

判定、定罪
《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此事。」

《論語.先進》:「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出師表》:「宜付有司其刑賞。」


給予
《左傳.成公二年》:「唯器與名,不可以人。」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天之年,而除其害。」
阻塞、堵塞

填塞、充滿
《出師表》:「以忠諫之路也。」

《荀子.富國》:「五味芬芳,以其口。」
面對、對著

正當、將要

從上監視、監督、統治
《出師表》:「今當遠離,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師表》:「故崩寄臣以大事也。」

《宋史.趙普傳》:「今陛下君四方。」
明智、賢明

明亮、光明

照出、照亮
《出師表》:「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

《荀子.天論》:「在天者莫於日月。」

《途中早發》:「人皆知說鏡之明己也,而惡士之己也。」

文言文大全(虛詞篇)

Credit: unsplash @Sincerely Media
Credit: unsplash @Sincerely Media
常見 DSE 文言文虛詞舉隅部分常見詞義語例
作代詞用,包括人稱代詞、指示代詞。

作結構助詞,相當於「的」。
《廉頗藺相如列傳》:「均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禮記.檀弓上》:「南宮縚之妻姑喪。」
作語氣助詞,相當於「嗎」、「呢」。《論語.學而》:「為人謀而不忠? 與朋友交而不信?傳不習?」
表示停頓,無須譯。

與其前字詞組成名詞詞組,可解「的人/事/物」。
《禮記》:「昔,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廉頗藺相如列傳》:「求人可使報秦。」
作句末助詞,表示判斷、肯定、解釋、疑問、祈使等語氣。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可以不譯。
《黄生借書說》:「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

《師說》:「師道之不傳久矣。」
表示疑問,相當於「甚麼」、「為甚麼」、「怎麼」等。《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長安君以自託於趙?」
語氣助詞,表示感歎,相當於「啊」。

也可表示疑問或反問,相當於「呢」。
《世説新語.方正》:「非人。」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
表示被動,可譯為「被」。《桃花源記》:「不足外人道也。」
可作為人稱代詞
可作為指示代詞,相當於「那」、「那個」、「這」。

表示揣度,相當於「大概」、「或許」。

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
《論語.泰伯》:「鳥之將死,鳴也哀。」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人曰:『死乎?』」

《左傳.隱公六年》:「善不可失,惡不可長,陳桓公之謂乎!」

《留侯論》:「彼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
作介詞用,相當於「依」、「憑」、「按」。

作連詞用,相當於「而」、「並且」。

作代詞用,相當於「這」、「這樣」。
《出師表》:「諮臣當世之事。」

《論衡.自紀》:「文必麗好,言必辯以巧。」

《論語.憲問》:「告者過也。」
作連詞用,表示並列、遞進、承接等多種關係。

作人稱及指示代詞用,相當於「你」、「你的」、「這」、「此」。
《荀子.勸學》:「君子博學日參省乎己。」

《左傳.昭公二十年》:「余知無罪也。」
作語氣詞用,表示限制,相當於「罷了」。

作連詞用,表示轉折,相當於「而」。
《黔之驢》:「技止此!」

《治安策》:「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忘身,國忘家,公忘私。」
句末語助詞,表示疑問、肯定、感嘆語氣。《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
作介詞用,相當於「在」。

作介詞用,相當於「由」、「從」。

作介詞用,相當於「給」。

作連詞用,相當於「和」。
《出師表》:「然侍衛之臣不懈內。」

《老子》:「千里之行,始足下。」

《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人。」

《送王仲德序》:「王仲德亮為鄰人。」
作介詞用,為「之於」二字合音。《論語.衛靈公》:「子張書紳。」
相信每位同學都有諗過「如何有效提升中文水平/成績」。長遠而言,提升語文能力嘅方法只有一個,就係「多讀、多寫、多聽、多講」。但係對於需要喺較短時間內改善中文分數嘅同學,文言文係你可以重點温習嘅部份。文言詞彙相當多,同學無須以死背嘅方式強迫自己累積詞彙量。養成閱讀以及翻譯文言篇章嘅習慣,期間多留意一下字詞嘅特點、詞性等語法,日子有功下,提升語感以幫助理解文言。
語文能力需要同學自己花時間、花心機浸淫,當中唔少得多讀文言文語譯及文言文文章,同埋多做文言文練習。同時,同學亦唔好忘記重複溫習文言文代詞。如果同學想進步嘅話,搵一個 DSE 中文補習老師可能會令你嘅學習事半功倍。最後,同學一定要盡早開始溫習中文!

DSE 中文卷一文言文 常見問題

Q: DSE 中文文言文佔分比例?
A: 文言文及白話文共佔中文卷一 70%。


Q: DSE 中文文言文有什麼技巧?
A: 同學必須掌握語法分析技巧(譬如詞類活用),並且熟讀常見文言實詞同虛詞。要提升文言文能力,當然唔少得溫熟 DSE 中文十二篇範文!


Q: DSE 中文文言文考生常犯錯誤?
A: DSE 中文文言文常犯錯誤包括理解錯誤、表達欠佳(答案欠完備)、沒有思考文言字詞意思與文意是否配合、未知古今詞義有別,以及對文言通假字缺乏認識等。


Q: DSE 中文文言文常見文言文實詞/虛詞?
A: 常見文言文實詞包括道、當、兵、作、察、遠等;而更常見嘅 DSE 文言文虛詞除咗包括之乎者也,仲包括於、諸、耳、夫、何、為、其、以等字。(但謹記文言一詞多義,同一個字詞可以兼有虛實詞義。)
文靜

文靜

文學奬得主 作家級補習名師獨創寫作萬能KEY絕技 倒模式背文5**真跡印證 超凡教學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