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DSE 中文卷二作文題目示例(沒有手提電話的一天|夢想|獨學而無友)

文靜
文靜 2024-3-11 13,392
2015年DSE中文卷二作文題目為「沒有手提電話的一天」、「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很有意義,其實很有意義/不設實際」及「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AfterSchool為你提供完整解題思路、示例範文。
2015年DSE中文卷二作文題目分別為:
題目一:「今天我沒有帶手提電話外出,因而有不一樣的經歷和體會。」試從第二段開始,以「沒有手提電話的一天」為題,續寫這篇日記。

題目二:任選一題:「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或者「夢想看似很有意義,其實不切實際。」

題目三:古人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意思是獨自學習,沒有朋友互相切磋解難,人便會淺陋而見識不廣。在現今的學習生活中,你是否同意「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試試談你的看法。
AfterSchool為你逐題分析解題思路,並提供示例範文俾同學仔參考!
喺學習零散嘅新知識之前,有冇諗過需要先建立一個系統性嘅學習模式?我係文靜,多年來透過DSE中文補習幫助學生輕鬆取得大學入場券。想知道我嘅教學理念同往績,即撳:中文補習名師 文靜 | AfterSchool

沒有手提電話的一天(解題思路|示例範文)

分析:這個題目要求你寫一篇關於一天沒有手提電話的經歷和體會的日記。這是一個反思現代科技對生活的影響的機會,以及在沒有手機的情況下,你可能會經歷到什麼。
關鍵字意思:
- 「沒有手提電話的一天」:這是你的主題,一天沒有手機的經歷。

- 「經歷和體會」:要求你不僅描述事件,還要分享你的感受和體會。
解題思路:
1. 引子:開始你的日記,提到你平常的手提電話使用習慣,可能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 描述一天:詳細描述這一天,包括你在沒有手機的情況下做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困難或驚喜。
3. 感受和體會:講述你在這一天中的感受和體會,可能會提到自己對手機的依賴,以及沒有手機時的解脫感或不便之處。
4. 反思:思考這一經歷對你的觀點有何影響,是否對未來的手機使用方式有所啟發。
寫作角度:
- 可以通過第一人稱視角,以自己的角度來寫這一天的經歷,這樣讀者更容易共鳴。
- 試著充分表達你的情感,無論是驚訝、挑戰還是享受。
寫作提示:
- 使用生動的詞語和具體的情節來描述你的一天。
- 謹慎處理你的感受和體會,讓讀者能夠理解你的內心世界。
- 不僅討論消極影響,也談談可能的積極收獲,這樣你的文章會更有深度。
《沒有手提電話的一天》寫作例子:
適逢公開試臨近,每一天對我來說都非常寶貴。我總是在早上出門,前往自修室,專心致志地投入書本的海洋;然而,今天我卻漏掉了那部一直以來「機不離手」的手提電話在家中。沒想到這個小小的疏忽,卻引發了我一整天的不同體驗,讓我重新探索那些遺忘了的感覺、遺忘了的人和物。
這是一個天色微明的早上,清晨的陽光透過窗簾灑在床上,我像往常一樣穿好衣服,背起書包,心無旁騖地衝出家門。然而當我在路途上習慣性伸手進口袋的一剎,卻只摸到了空氣。這刻,我意識到自己忘記了帶手提電話,不禁咂舌自己的粗心。這部小小的設備,已經成為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聯絡朋友、查找資訊,還是簡單的消遣,手機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可是今天,我終於得學會在沒有它的情況下生活。
到了自修室,我找了個位置隨便坐下,卻遲遲未開始揮筆疾書,只因那種忘帶手機的不安感如影隨形,令我感到焦燥。沒有手機,意味著我無法在任何時間與朋友保持聯繫,無法即時瀏覽社交媒體上的動態,這讓我感到有種與世隔絕的孤獨感。起初,我的思緒仍然停留在手機上,回想著可能錯過的訊息和新鮮事。這無形中分散了我的注意力,我覺得自己的大腦仍然被虛擬世界纏繞。但漸漸地,我開始專注在書本上,沒有了手機的干擾,我變得更加集中,也變得更加高效。
時間在自修室裡飛逝,我漸漸適應了這種沒有手機的環境。我的大腦不再不斷地接受外部刺激,我重新找回了專注的感覺。雖然沒有了手機的碎片化時間,但我卻贏得了一段完整而有深度的學習時光。或許,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當下,而不是被不斷刷新的資訊所淹沒。
中午,我前往附近的茶餐廳吃飯。這是一個熟悉的地方,但今天的景象讓我感到有些不同。在沒有帶手提電話之後,我多了時間可以留意身邊的一張張臉孔,才發現人們坐在一起,卻各自陷入手機的世界,就算面對面坐在一起,也只顧著滑動屏幕,彷彿網絡世界的虛幻已經牢牢地固定了他們的目光,而彼此之間的交流,似乎變得淡薄,變得不再親密。這使我想到了我們現代社會中的一個問題------科技的進步,到底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是使我們變得更孤獨、更疏離?
我注視著這些人,突然感到今天沒帶手提電話也是一件挺幸運的事,否則我都不會有這個機會反思自己。我不禁憶起過去和朋友親人們吃飯時,大家總是歡笑不斷,相處親密無間。如今,數碼世界似乎已經成為了我們之間的一堵透明的牆,分隔了我們的情感。
午飯後,我在自修室奮鬥了整個下半晝,直到黃昏日落之際才徐徐離去。這時,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只好擔起雨傘匆忙趕路。在一個瞬間,我被一個玩手機的路人撞到,差一點失去了平衡。「對不起!」那人回眸向我道歉後繼續戴著耳機,低頭看著手機離去。被路人暫停了腳步的我,不知不覺中眼光放遠周遭,才發現自己的社區正在發生巨變。只見在我面前那一片片曾經小時候的流連之地,現在早已圍起了木板,工人們正忙碌地進行施工重建,許多建築物更已經被拆卸。
這個社區是我長大的地方,然而現在新的建築卻正取代著我熟悉的街區,舊的建築則漸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一刻,我感到一陣深深的感嘆,生活如此匆忙,事物如此變遷,我們常常被現代科技所牽著鼻子走,卻忽略了身邊的變化。
站在雨中,我努力回憶著這個社區的點點滴滴,記憶中的畫面在腦海中浮現。或許,這一天的不習慣,讓我重新審視了生活,讓我感受到了不帶手機的自由,也讓我重新聯繫到了自己的內心。手機是一個強大的工具,是現代生活的一部分,但我們也需要時不時地放下它,去欣賞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細節。
這一天,沒有手提電話,卻給我帶來了不同的經歷和體會。我重新發現了專注的價值,書本中的智慧,面對這個世界的變遷,我們有時都需要放下手中的東西,抬頭看看身邊的景色,回味生活的真實。或許,下次出門,我會故意不帶手機,讓自己能夠更多地重新連結生活。

夢想不切實際/很有意義(解題思路|示例範文)

分析:這個題目要求你思考夢想的價值和實現可能性之間的關係。你需要探討在某些情況下,夢想可能看似不切實際,但實際上具有深刻的意義,以及在其他情況下,夢想雖然看似有意義,但卻可能難以實現。
關鍵字意思:
- 夢想:個人追求的理想、目標或願望。

- 不切實際:指夢想看起來難以實現或現實中似乎不太可能發生。

- 有意義:表示夢想具有價值、目的或深刻的意義。
解題思路:
1. 定義夢想:首先,你可以定義夢想,說明它們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
2. 夢想看似不切實際但有意義:列舉一些例子,說明某些夢想可能由於其難以實現而被認為不切實際,但它們可能激勵人們追求更高的目標,並取得一些重要的成就。
3. 夢想看似有意義但不切實際:舉例說明一些夢想可能看起來有意義,但實際上由於種種限制難以實現。討論這種情況下可能出現的挫折感和失望感。
4. 前進的平衡:討論在追求夢想時的平衡,如何保持對夢想的熱情,同時也考慮現實限制,並可能找到妥協的方式。
寫作角度:
你可以選擇支持其中一個觀點,或者嘗試在文章中平衡兩個觀點,最終得出自己的結論。這取決於你個人的觀點和感受。
寫作提示:
1. 使用例子:支持你的觀點或論點時,使用具體的例子和故事來強化你的論述。
2. 對立觀點:如果選擇平衡兩個觀點,確保對對立觀點進行充分討論,並提供理由和證據支持你的觀點。
3. 深入分析:探討夢想的不同層面,包括個人成長、社會貢獻和心理影響等。
4. 結論:在文章結尾,總結你的主要論點,並表明你對夢想和現實之間關係的看法。
《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寫作例子:
還記得小時候沐浴在夜空的寂靜裡,凝視著無數星辰閃爍,幻想著未來的憧景嗎?在星星的光芒下,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顆獨特的夢想。這些夢想有時看似不切實際,但卻蘊含深刻的意義,正如一枚閃爍的北斗,在黑夜中閃耀著希望之光。
夢想,是我們生命中最奇妙的旅程的起點。夢想將我們帶入遙遠的未來,啟發我們超越現實的界限。或許童年的你曾想過成為一名太空探險家,或是改變世界的偉人,但在現實的束縛下,你漸漸認為這是遙不可及,最終放棄了對自己的幻想。然而,正是這種看似不切實際的夢,才會賦予我們生命的深刻意義。夢想會激勵我們不斷前進,挑戰自己的極限,追求卓越。正如科學家、詩人、音樂家和創新者們所展示的,當我們堅定地追求夢想時,我們可以超越自己,超越以往世俗的框架,創造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
J.K. 羅琳是著名小說《哈利·波特》的創作者,她在小時候曾夢想成為一位出色的作家,更幻想出天馬行空的魔法世界,然而礙於生活壓力和社會價值觀,她選擇了妥協轉為到寫字樓上班,並踏進人生另一個階段成為一位母親。然而,她的生活過得並不如意,當她處於人生低谷之際,她記起了當初被遺忘的夢想,並毅然決定破釜沉舟,廢寢忘餐開始撰寫《哈利·波特》系列。最終,憑藉她的堅持不懈,最終創造了一個世界性的文學現象,她的人生亦從她決定追尋夢想的那一刻開始得到蛻變。
夢想,是我們社會進步的引擎。若無夢想家的遠見卓識,我們將無法擺脫古老的枷鎖,實現人類的夢想。些夢想可能看似不切實際,但正是這種看似不切實際的夢想,推動著科學的前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拓展了我們的視野。
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宣布了一個看似不切實際的夢想,將人類送上月球。當時,這個目標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但美國通過堅定的承諾和科學家、工程師以及太空探險家的努力,終於在1969年,阿波羅11號宇航員尼爾·阿姆斯壯成功登陸月球,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這個壯舉不僅是科學的勝利,也是夢想的勝利,證明了人類可以實現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成功實現了這一夢想,這改變了太空科學的格局,更從中發展出無數科技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就好像是醫療儀器、微波爐等等。
然而,夢想的這種不切實際性也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否每個夢想都值得追求?是否有些夢想看似有意義,卻實際上只是虛幻的泡沫?
的確有時候,一些夢想可能過於理想化,過於著重於個人的榮譽和成就,而忽略了真正的意義和社會貢獻。歷史上有一些例子,一些人追求權力、財富或名望,將自己的夢想建立在他人的苦難之上。這樣的夢想看似有意義,但實際上只是一種自我欺騙,沒有真正的價值。
然而,無論一個夢想看似不切實際或者很有意義,都有一個重要的教訓:夢想不應該僅僅是幻想,而應該伴隨著計劃、努力和堅持。當我們努力追求夢想時,我們不僅僅是在追求一個目標,更是在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無論夢想是否最終實現,這個過程都會塑造我們的性格,豐富我們的經驗,並為我們的生命增添深刻的意義。
因此,讓我們不要害怕夢想看似不切實際,也不要輕視夢想的意義。我們應該勇敢地面對夢想,並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學習和成長。正是這種堅守,讓我們成為了更好的人類,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並在黑夜中閃爍著希望之星。
在星星閃爍的夜空下,夢想可能看似遙不可及,但它們的價值是無與倫比的。夢想激勵我們超越現實,改變世界,並讓我們的生命充滿了不平凡。所以,不論夢想是否切實際,讓我們緊抓住它們,追求它們,讓我們的生命煥發出永恆的光輝。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解題思路|示例範文)

分析:這句話強調了個人學習和社交之間的關聯性。古人認為,僅依賴自己的學習,缺乏與他人互動和討論,會導致知識的狹隘和見識的不足。
關鍵字意思:
- 「獨學」:單獨學習。

- 「無友」:沒有朋友或夥伴。

- 「孤陋」:知識淺薄,眼界狹隘。

- 「寡聞」:聽聞之事物有限。
解題思路:
1. 引言:簡要介紹題目和背景,提出你的觀點。
2. 正文段落1:討論獨自學習的優點,如自主性、專注度等。
3. 正文段落2:討論與他人互動的重要性,如知識分享、不同觀點的啟發等。
4. 正文段落3:舉例證明觀點,可以使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或名人的經歷。
5. 正文段落4:闡述個人觀點,是否同意古人的看法,並解釋原因。
6. 結論:總結你的觀點,強調學習應該是一個平衡的過程,結合獨立學習和與他人互動。
寫作角度: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觀點和經歷,選擇支持或反駁古人的看法。你可以從個人學習方式、社交經歷、教育體驗等方面著手,提供具體的例子和理由。
寫作提示:
- 使用清晰、連貫的語言,確保文章結構合理。
- 盡量避免過度一邊倒的立場,嘗試呈現平衡的觀點。
- 可以參考一些相關的文獻或研究,以支持你的觀點。
- 檢查拼寫和語法,確保文章流暢,表達準確。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寫作例子:
面對浩瀚的宇宙,人類總是渴望知識的明光。這道光經過了不同的歷史時期,逐漸變幻出不同的光譜。在古代,「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句格言深刻凸顯了個人學習和社交之間的微妙關係;然而在數位時代的今天,我們是否仍然需要依賴友誼來拓展我們的知識視野呢?
在古代,人類的知識和智慧主要傳遞於言語、書寫和社交之中。當時的學者和智者們,如孔子、莎士比亞、亞里士多德等,他們通過與別人哲學討論、辯論和思考,不斷拓展他們的知識領域。這種學習方式的核心是對話和合作,他們相信,透過與他人交流,知識才能真正發揮價值。
舉例來說,蘇格拉底的哲學對話以及他的學生柏拉圖的著作《理想國》都是古代思想的典範。這些對話和文字記載了智者們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們在討論中的思維過程。這些對話中的問題和回答,如同文學作品一樣,激勵著後人不斷探索思想的深處。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來到了數位時代。互聯網、智能設備和社交媒體的崛起,為個人的學習和知識獲取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在這個時代,「獨學」並不一定意味著「孤陋寡聞」。我們可以坐在家中,通過一部筆記型電腦或智能手機,進行自主學習,探索世界的各個角落。這些工具為「獨學」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使得人們可以輕鬆地獲取各種知識和信息,而不需要過度依賴社交。
就比如互聯網的出現,彷彿打開了一道新的世界大門,通往無盡的知識之海。互聯網讓我們能夠輕松地訪問大量的資訊和教材。從維基百科到學術期刊,從在線課程到文學網站,我們從此可以隨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來學習。這種便利的知識獲取方式,讓「獨學」變得更加有趣,更加多元化。
然而,儘管數位時代為「獨學」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我們也不應該忽視「友」的重要性。「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句格言中的「友」代表了社交、人際關係和與他人互動,是指那些能夠與你分享知識、觀點,提供情感支持,或者一起合作學習的人。這種社交互動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和成長方式,可以拓寬你的視野,豐富你的經驗,並提供情感的滋養。
就例如社交媒體和在線社區使我們能夠輕鬆地與全球的人們建立聯繫。無論是在專業領域還是在興趣愛好方面,人們可以在網絡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專家,進行知識分享、討論和合作。這樣的互動不僅擴展了視野,還促使個人不斷學習和成長。
「友」也象徵著多元性和包容性。在社交中,我們遇到的人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這種多樣性豐富了我們的視野,擴展了我們的思維。它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多種面貌,讓我們更加開放和寬容。
因此,在這個數位時代,我們需要找到平衡,不僅要追求「獨學」的深度,還要注重「友」的廣度。我們需要在虛擬世界和現實生活中建立真正的友誼,我們需要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注重與他人的互動和合作。我們需要將「友」融入到「獨學」的旅程中,讓知識之花在我們的心田綻放。
免費 DSE 電子報
定期為 30,000+ 中學生送上實用 DSE 資訊和資源
文靜

文靜

文學奬得主 作家級補習名師獨創寫作萬能KEY絕技 倒模式背文5**真跡印證 超凡教學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