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辭】全文翻譯+段旨主旨+考核重點分析

文靜
文靜 2024-12-4 3,057
《木蘭辭》全文語譯,分析寫作技巧、段旨主旨、結構與特色,全面掌握呢篇經典初中中文必學文章!
《木蘭辭》又叫做「木蘭詩」,係一首初中中文課程必學,由北朝樂府一位佚名者所撰寫,充滿情感與智慧的經典敘事詩。
文章除咗描繪木蘭嘅英雄形象,更反映咗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本文詳細解析將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呢篇傳世佳作!

木蘭辭簡介

《木蘭辭》係中國古代民歌代表作之一,屬於《樂府詩集》的北朝民歌篇章。故事以花木蘭代父從軍的經歷為主線,描述了木蘭從女兒身到英勇將士的轉變過程,展現了她對家庭的孝心和對國家的忠誠。詩歌通俗易懂,富有情感力量,是中國古代文學中最具傳唱度的作品之一。
  • 體裁:樂府詩,屬敘事類詩歌
  • 背景:南北朝時期,戰爭頻繁,百姓生活艱難
  • 主題:孝、忠、勇的結合,體現了家國情懷的高度統一

木蘭辭語譯及段旨

原文語譯段旨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正在門口織布,機杼聲唧唧響動,但後來只聽見她的輕嘆聲。
家人問她在想什麼,回憶什麼,她說自己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
昨晚她看到徵兵文書,其中提到父親的名字。
木蘭家中沒有長兄可代父從軍,她決定親自買馬買裝備,替父親應徵入伍。
以日常生活為開篇,機杼聲戛然而止,轉向木蘭的內心矛盾,突顯情感壓抑。
通過對話與軍帖的細節描寫,將壓力與危機具象化,為後續情節發展做鋪墊。

木蘭的決定展現出她的勇氣和孝心,也反映了家庭與國家的雙重責任壓力。在面對無法推卸的家國矛盾時,她選擇主動承擔,奠定了故事的英雄基調。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黃河流水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分別到各市集購買馬匹、馬鞍、轡頭和鞭子,準備參軍所需的裝備。木蘭清晨辭別父母,當晚宿營在黃河邊;隔天早晨繼續趕路,直至黑山一帶。旅途艱辛,耳邊從家人的呼喚聲變成了戰場的胡騎嘶鳴。 以簡練的四句詩描述木蘭準備過程,場景轉換緊湊,畫面感十足。木蘭的行動堅定果斷,進一步強化其不讓鬚眉的形象。 以旅途描寫展現木蘭從日常生活到戰爭世界的轉變。河水與馬蹄聲音的對比,體現了木蘭內心的孤寂與堅毅,同時營造出動態場景,增強敘事的畫面感與緊張氛圍。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不辭萬里長征,穿越一道道關山,如飛般迅速。北國寒氣中,警報聲響起,月光照耀著她的鎧甲。經歷百場戰鬥,十年後木蘭平安歸來。以「萬里」與「關山」突顯行軍的艱辛,月光和寒氣的襯托營造了戰爭的嚴酷氛圍。這段集中描寫木蘭在軍隊中的經歷,展現她的堅毅與戰士風範。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木蘭平安歸來,進見天子。天子為她記功十二等,並賞賜大量財物以示嘉獎。天子詢問木蘭的願望,她拒絕了高官厚祿,只希望騎馬回到故鄉,與家人團聚。簡潔地總結戰爭歲月的殘酷與漫長,用「百戰死」的對比突顯木蘭歸來的不易。同時,「天子賞賜」顯示朝廷對英雄的重視,烘托出木蘭成就的非凡意義。木蘭拒絕功名利祿的情節表現了她的質樸與初心,她的行動再次突出孝順與家庭價值,與戰場上的英勇形成了完整的人物形象。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的父母聽說她回來,互相攙扶著迎接她。姐姐打扮得漂漂亮亮迎接,弟弟則準備宰豬羊慶祝。木蘭回到家中,脫下戎裝,換上平日的衣服,坐在窗前梳理頭髮,對著鏡子貼上花黃。木蘭與曾經的軍中夥伴相見,大家都驚訝地發現,與自己共同作戰十二年的木蘭竟然是一名女子。 以家庭成員的動作描寫表達了對木蘭歸來的喜悅,情感真摯且自然。特別是「紅妝」與「霍霍磨刀」的對比,增添了場景的生動感與層次感。描寫木蘭回歸日常生活的細節,展示她從戰士到女子的角色轉換。「花黃」象徵她恢復原本的女性身份,表現出角色多重身份的對比與豐滿。突出木蘭性別的隱藏成功,暗示她在軍中的表現毫不遜色於男性,並用夥伴驚訝的反應進一步襯托她的勇敢與能力。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的腳蹦蹦跳跳,雌兔的眼睛模糊不清,兩隻兔子在地上奔跑,誰能分辨它們是雄還是雌? 以兔子隱喻性別差異的模糊,表現木蘭的行動超越了性別的限制,提升了故事的思想內涵,讓木蘭成為不受傳統束縛的典範。 

木蘭辭作者簡介

樂府歌謠產生於漢代,其來源是仿效周代的到各國諸侯國樂習民間詩歌,以便知道民間的疾苦。武帝時設有「樂府」這一個官方機構,負責採集民間歌謠,製成樂章,在宮中唱誦,作為宮庭的娛樂。後來人們把「樂府」所整理的歌辭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樂府詩因採自民間,故亦稱為「樂府民歌」。
漢代以來,許多作家也模仿樂府民歌的風格創作詩歌,樂府詩遂有民間創作的,也有文人創作的。「樂府」漸成一種文學體裁。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分裂的時期,北方為外族長期統治,因為政治、地理、風俗各方面的不同,樂府民歌亦形成不同的色彩。南朝樂府大部分形式短小,內容主要是抒情;北朝樂府內容偏重社會生活,風格多爽朗率真。

木蘭辭背景資料

《木蘭詩》的創作時代,迄今仍有很多爭論。其實像這種民間

木蘭辭賞析

這是一首敘事詩,說的是木蘭這位英勇的少女代父從軍的故事。全詩共六十二句,可分為六個小節。
第一節由「唧唧復唧唧」至「從此替爺征」,首先帶出了故事的主人翁。詩一開始從織布機傳來的聲音寫起,說明木蘭正在不停地織布,塑造了一位勤勞的少女形象。忽而織布機的聲音停了,代之而起的是一聲聲的歎息。這歎息引出了故事的發生:可汗徵兵,軍書接連送來,家中父老弟幼,沒有一個男丁可以出征。經過反覆思量,木蘭決定代父從軍。這裏用了兩個問句,緊接是木蘭的答語,既寫出家人彼此關懷之情,同時亦展示了木蘭深明大義、勇敢堅強、機智果斷的精神面貌。
第二節由「東市買駿馬」至「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敘述木蘭準備行裝、辭別父母、出發到戰地的情況。根據史書記載,西魏到唐初實行府兵制(府兵的來源主要是農民,平時從事耕作,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需要作戰時則被編入軍隊),當時從軍的人必須自備鞍馬弓箭等物。詩中用鋪陳的手法,寫木蘭到處購置鞍馬;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詞,並不表示那些東西真的要到四處購買,而是表明她準備工作的繁忙、從軍態度的積極。接著兩層在黃河及黑山宿營的描寫,細膩地表現了少女初離父母遠行的心情,離家愈遠,思親愈切。這裏用了兩組句子,反覆用了「不聞爺娘喚女聲」,突出了她思念父母的感情。這兩組句子還將黃河濺濺的水流聲、燕山啾啾的胡騎聲與「爺娘喚女聲」對照來寫,從而渲染了邊塞凄涼悲壯的景色,襯托出木蘭跨馬從軍的複雜心境。
第三節由「萬里赴戎機」至「壯士十年歸」,寫木蘭經過十年征戰,終於勝利歸來。前四句以極精煉的筆墨,約略勾畫出戰場上的氣氛和戰爭生活的緊張、艱苦。隨後兩句則把十年中無限複雜的戰爭情況輕輕帶過,表現出高度的概括力。
第四節由「歸來見天子」至「送兒還故鄉」,寫木蘭還鄉的願望。由於木蘭出生入死,身經百戰,勝利歸來,所以天子特予召見,給她策勛之高,賞賜之厚,也是異乎尋常的。然而在這些榮譽、功名、利祿面前,木蘭並不熱衷,也不希罕,她不願受賞,情願回鄉重過以前的生活。
第五節由「爺娘聞女來」至「不知木蘭是女郎」,寫木蘭回到家中的歡樂情景,最後透過同伴之口,點明她原來是個女子。「爺娘聞女來」六句,寫家人聞訊後的表現。「爺娘」、「阿姊」、「小弟」的行動,各有特徵,皆切合各自的年齡、身分、心理狀態,因而雖然著墨不多,但形象卻相當生動鮮明;通過這些形象,又顯示出歡樂的氣氛。「開我東閣門」六句,則寫木蘭自己初到家時的活動。六句話寫了六種動作,她一跨進家門,即為回復女兒身進行一系列活動,顯示了她渴望重過昔日平淡生活的熱切心情。及至木蘭換上「舊時裳」,以她女兒家本來面貌出現在她的伙伴面前,伙伴驚詫的神態與說話,不僅告訴讀者木蘭是那樣的機敏,在十二年的共同生活中,竟未露絲毫破綻;也告訴讀者木蘭的作戰本領,與男子並無分別,並不比他們遜色。
最後四句,是詩人的讚語,以第一人稱的形式和代木蘭對伙伴答語的口吻,用雙兔設喻含蓄地表達了木蘭內心的自豪。猶如兩隻兔子在地上一起奔跑時,你無法辨別孰雌孰雄一樣;橫戈上馬,在沙場上馳騁的戰鬥中,你也無法區別木蘭孰男孰女。
「木蘭是女郎」是整篇作品構思的中心,詩歌緊扣這一點進行描寫,剪裁詳略得當。作者抓住幾個最能表現木蘭的特徵並展現她的內心世界的細節,詳盡描寫;例如出征前的準備過程,歸家之初的場面、情景,作者都著力鋪陳渲染。其他不是重點的地方,如木蘭的戎馬生涯,固然也是刻劃木蘭形象的一個方面,但這不是作為「女郎」的特徵,所以只用六句加以概括。詳略安排得宜,有力地突出了詩的主題。
《木蘭詩》故事性強,布局嚴謹,描寫生動,且常以一組組句式相同的句子鋪寫排敘,使詩歌更富於音樂感,是一首非常傑出的民歌作品。木蘭從軍的故事,透過它廣為傳播,使木蘭成為千百年來家傳戶曉的傳奇人物。
文靜

文靜

文學奬得主 作家級補習名師獨創寫作萬能KEY絕技 倒模式背文5**真跡印證 超凡教學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