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柑者言》係元末明初文人劉基創作嘅一篇寓言短文,
以生動對話同對比手法,透過「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嘅柑子,諷刺當時政界官員虛有其表、欺世盜名。
文章篇幅短小,但語言精煉、主題深刻,喺DSE中文科文言文中屬常見篇章之一。本文一步步為你拆解重點,幫你輕鬆掌握分析方法。
目錄
《賣柑者言》全文與翻譯
【原文】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置於市,賈十倍,人爭鬻之。予貿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乾若敗絮。
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衒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為欺也!」
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聞有言,而獨不足於子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無以應。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忿世嫉邪者耶?而託於柑以諷耶?
【白話文翻譯】
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很懂得怎樣儲存柑子,就算經歷寒冬炎夏都唔會腐爛。攞出嚟賣嗰陣,外表光鮮亮麗,好似玉咁細膩、金咁閃亮。放喺市場上賣,價格比一般柑貴十倍,人爭住買。
我買咗一個,剖開一睇,有陣煙撲面而來(味道難聞),裡面就好似乾咗嘅破棉絮咁。
我覺得奇怪,問佢:「你賣俾人嘅柑,係用嚟裝飾祭品、招待賓客,定係只係靠外表嚇呃無知嘅人?你咁樣做,真係欺騙得太過份!」
賣柑嘅人笑住話:「我做呢行好多年,靠呢啲柑搵食。賣咗咁耐,從未聽過有人投訴,點解偏偏你唔滿意?依家社會上騙人嘅唔少啦,你點解淨係針對我?你未諗過更大問題咋。
你睇吓啲軍官、戴虎符坐皮椅,好似威風八面,真係識用兵嗎?啲戴高帽拖長腰帶嘅官員,好似一副治國之才,真係有功業嗎?盜賊橫行唔知應對,百姓困苦唔知救濟,官員犯法唔知禁止,法制崩壞唔知修補,坐喺度浪費國家糧食都唔知羞恥。
但睇佢哋,坐高堂、騎大馬、飲靚酒、食靚餸,邊個唔威威猛猛,好似值得尊敬模仿?全世界唔都係外表光鮮,裡面爛晒咩?你竟然睇唔穿佢哋,反而針對我隻柑!」
我聽完,無言以對。返去之後再諗諗佢講嘅說話,覺得佢好似東方朔一類滑稽詼諧之人,難道佢係借住賣柑,暗諷世道不正?
《賣柑者言》作者簡介:劉基(1311-1375)
劉基(1311-1375),字伯溫,號誠意伯,浙江青田人,明朝開國功臣之一。劉基博學多才,既通天文兵法,又擅詩文,性格剛直不阿、憂國憂民。他仕途早年潔身自好,後應朱元璋之召輔助平定天下,對明朝建立貢獻良多。晚年退隱著述,留下《賣柑者言》等名篇,文風尖銳諷刺,風格剛健有力。
《賣柑者言》寫作手法分析
✒️ 1. 寓言手法:借物諷人,以小喻大
本文表面上講賣柑,實際上係影射社會現象。文章借賣柑者之口,道出當時官場虛偽腐敗現象,強調「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單止適用於果品,仲形容晒一大班虛有其表嘅當權者。以一件日常小事,諷刺整個社會,正是寓言文嘅魅力所在。
✒️ 2. 對比:外表與實質形成強烈反差
- 第一重對比:柑的表面與內裡
表面:「燁然」、「玉質而金色」 → 美觀動人
內裡:「如有煙撲口鼻」、「乾若敗絮」 → 破爛難聞 - 第二重對比:官員的氣派與實際能力
外表:「佩虎符」、「峨大冠」、「騎大馬」 → 威風凜凜
內質:「盜起而不知御」、「坐糜廩粟而不知恥」 → 無能無恥
✒️ 3. 說話描寫:鋪排層層遞進、寓理於言辭
文章大部分篇幅都係「我」與賣柑者之間的對話:
- 作者開頭以正義之姿質問賣柑者 → 喚起讀者共鳴
- 賣柑者反駁鋒利,語帶諷刺,論點一層接一層 → 引導讀者反思
✒️ 4. 用典:提升說服力與文學格調
賣柑者喺駁論之中引用歷史人物、用典深遠:
- 「孫吳之略」、「伊皋之業」 → 暗諷官員無德無才
- 「佩虎符」、「坐皋比」、「峨大冠」、「拖長紳」 → 借象徵外表威嚴,反襯內裡無能
《為學一首示子姪》賞析
🎯 1.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批判虛偽的社會現象
文章核心主題就係呢句話。表面華麗、實際空洞嘅柑子,正正對應住社會上一班虛有其表、無能無德嘅當權者。賣柑者指出:
「佩虎符、坐皋比」者並無兵法之能,
「峨大冠、拖長紳」者亦非真正賢臣,
反而只懂消耗國家資源,卻「不知恥」。
「峨大冠、拖長紳」者亦非真正賢臣,
反而只懂消耗國家資源,卻「不知恥」。
💡 2. 小事喻大義:以柑諷官,以市諷朝
文中主角原本只係想買個靚柑,點知最終引出整段深刻對話。劉基藉此強調,「欺」不只係市井之事,更係國之根本問題。
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令文章既接地氣,又富哲理。賣柑者講嘅,表面係自己生意有「包裝」,實際卻比對整個朝政嘅偽善文化。
🧠 3. 諷刺與自省並重
雖然賣柑者的說話充滿詭辯色彩,但他話中有話、句句針對時弊。文章結尾寫:
「予默然無以應。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
反映作者願意反思自身是否過於苛責市井小民,卻對大局不察。呢種自省精神,使文章唔流於偏激,而多一份思辨力量。
✍️ 4. 結構緊湊,篇幅短而力道強
- 開頭鋪排事件:買柑→剖柑→揭「敗絮」
- 中段激烈對話:質問 vs 狡辯反諷
- 結尾沉默省思:戛然而止,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