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我會為大家講解溫習前應做既準備。係開始之前,相信各位同學都有自己既一套溫習方法,所以我想問下大家-
你地平時係點樣溫習?同埋點解要選擇呢個方法?
相信大部分同學溫書時都會慣性拎起課本或筆記就直接溫書、操paper,而無諗過上面既問題。我曾經都同大家一樣,所以感同身受。但係你地又有冇諗過,原來溫書前只需要多做幾個步驟,就能夠提升學習效率呢?
根據史丹福大學研究生Patricia Chen既研究表明,大部份學生都忽略左“溫習方法”同“學習時段”既重要性,從而導致學生無法充分發揮應有既學習天賦令溫習效率下跌。Patricia為求提升學生既學習效率,嘗試從實驗中通過問卷形式引導學生運用“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既方法,幫助學生定立學習目標、方法同策略,而研究結果更令人讚嘆不絕。
驚人的實驗結果
Patrcia係同學考試前既十日,做左一個好簡單既實驗。佢隨機抽取半班學生,只提示佢地記得溫書。相反另一半既學生則被邀請去接受一個15分鐘既問卷週查,問題內容包括:
- 你係呢個考試入面想拎幾多分?
- 呢個分數對你黎講有幾重要?
- 你覺得你拎到呢個分數既可能性有幾大?
- 你覺得呢個考試會有咩類型既題目?
- 列出所有你可以用既學習資源:如書本,past paper, mock paper,補習notes,問老師,同朋友一齊溫等等。
- 根據上面提過既每一種資源,寫低佢地有咩用、你可以點樣去用佢、再計劃一個完整既study plan。
Patricia既實驗結果令人嘆為觀止,有參與問卷調查既學生,對比只收到溫習提示既學生,平均成績高出10分 – 15分!究竟點解一份問卷,就可以拉高半班既成績?
後設認知同問卷有乜野關係?
後設認知—係一種思考模式,一種「思考如何學習」既方法。Patricia從實驗中,透過問卷形式,引導學生了解自己既能力同目標,繼而進一步思考考試模式、題型等資料,再列出所有可行既學習方案。藉由問卷既引導,學生能夠從中思考點樣可以學習得更好,為自己定立目標、方法同策略,從而提升學習效率,而唔係隨隨便便拎起本書就溫。
Thinking about one’s own thinking.
John Flavell
我可以點樣運用呢個方法?
其實坊間有好多類似既研究,均得出相似既結果,總括黎講就係透過「設立目標」、「思考如何完成目標」以及「製定study plan」呢三個簡單既步驟就能助你提升學習表現。你唯一要付出既就係短短幾分鐘,靜下來去設計出屬於你既study plan。
為左方便大家運用呢個技巧,下面會將需要考慮既問題一一列出。
- 具體列出可量化既目標(例如「我要下星期既數學考試有80分或以上」,以唔係「我要攞高分」。)
- 諗下呢個分數對你有幾重要,以及你拎到呢個分數既可能性有幾大。
- 列出考試範圍內容等資料,以及可利用既學習資源。
- 判斷每一樣學習資源對你既重要性(例如補習notes同學校textbook邊樣會較為有效?)
- 根據以上問題既答案,為自己定立一個study plan。 一個完整既study plan應包括學習資源使用既先後次序同學習時間表。
例子 - 準備DSE數學科考試
假設你而家係應屆文憑試考生,準備緊一個月後既DSE數學科考試,學校之前模擬試預測你會有Level 4,但係你想拎到Level 5去提升你入讀港大精算系既機會,咁我地一齊睇下點樣運用“後設認知”係呢個情況啦。
- 目標:一個月後既數學DSE考試拎到level 5
- 原因:我想入讀港大精算系,需要數學level 5去提升入讀既機會
- 可用資源:數學書、補習notes、自己寫既notes、網上教學片段、私人補習、n x past paper、雞精筆記⋯⋯
- 最有用資源:自己寫既notes、網上教學片段、past paper
- 溫習時間:每星期三日,每次四小時,每次最少完成一份past paper加改正
- 溫習方法:做past paper,改正時將錯既地方mark低係另一本薄,並定時複習薄上錯處。如有任何困難或者唔明既地方,先參考自己既notebook睇下解唔解決到,唔得既再即時重溫網上既教學片段,用最短既時間去重新學習某個concept。
當然上面呢個只係簡化左既版本,同學可以藉住暑假,利用“後設認知”呢個概念設計屬於自己既study plan,暑假之後既你就必定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