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係DSE常見嘅修辭手法之一,旨在引述他人的話語、文獻、成語、詩詞等,以支持自己的觀點,增強論證的說服力或增添文章的文學色彩。 AfterSchool以下為你解構引用手法嘅基本用法、手法意思及實例句子例子! 想知道更多修辭手法?即撳:【修辭手法大全】 23 種中文修辭手法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借代|對偶|排比|誇張|反問|對比|比擬(擬人、擬物)|襯托(正襯、反襯)|設問|象徵|反復|引用(明引、暗引)|反語|示現|雙聲/疊韻|雙關|通感|頂真|層遞|疊字|呼告|摹狀 引用意思 引用意義 在文章或演講中引述他人的話語、文獻、成語、詩詞等,以支持自己的觀點,增強論證的說服力或增添文章的文學色彩。 引用作用 1. 強調重點:通過重複關鍵詞語或句子,可以使其在讀者或聽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強調表達的重點。 2. 增強情感:反覆使用某些語句可以增強語言的情感色彩,使表達更加生動感人。例如,在詩歌中反覆可以營造出一種情感波動的效果。 3. 創造節奏:反覆的使用可以使語言具有一定的節奏感,增加文字的韻律美。 4. 構建結構:在篇章結構中,反覆可以用來形成呼應,增強文章的結構完整性和內在連貫性。 引用基本用法 明引 明引是指在文章中明確指出引用的來源和作者,通常使用標點符號(如引號)來標示。例如: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暗引 暗引是指不明確指出引用的來源和作者,而是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文字中,自然地表達出來。例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正是對學習態度的最好詮釋。 轉引 轉引是指轉達原文的意思,但不直接使用引號標示,並且通常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原文的內容。例如: 莎士比亞提醒我們,生命中輕鬆的時刻往往是難以承受的。 更多引用例子 1.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提醒我們應該虛心向他人學習。 2. 《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我們應該仿效水,利益眾生、不與人爭、低卑自處。 3. 《道德經》指出,最好的品德像水一樣,滋養萬物而不爭名奪利。 4. 縱然學而時習之,但若然我們根本對這樣事物不感興趣,又怎可能有動力去了解呢? 5.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每一個偉大的目標都需要從小事做起。 6. 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告訴我們只要有決心,就能達成目標。 7. 俗語說,有志向的人,最終一定能夠成功。 8. 李白在《靜夜思》中寫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種寂寞的感受在異鄉的時候尤為強烈。 9.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現在的我,總算明白當年杜甫的感受了。 10. 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予,不想取得。 更多 引用 練習 請將以下名人名言轉為明引或暗引 1.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明引) 2. 孫中山說:「天下為公。」(暗引) 3. 伏爾泰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明引) 答案: 1.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此我們在吸收傳統知識的同時,也不要因此荒廢想像力,嘗試創出新的東西。 2. 追求天下為公的目標,是孫中山一生的奮鬥方向。 3. 伏爾泰曾過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所以即使不贊同對方的觀點,也應該捍衛其表達意見的權利。 【23 種中文修辭手法】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借代|對偶|排比|誇張|反問|對比|比擬(擬人、擬物)|襯托(正襯、反襯)|設問|象徵|反復|引用(明引、暗引)|反語|示現|雙聲/疊韻|雙關|通感|頂真|層遞|疊字|呼告|摹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