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仁論孝論君子語譯】全文翻譯+詞義+考核重點分析|DSE 中文12篇範文語譯系列

文靜
文靜 2024-3-11 156,080
孔子嘅《論仁論孝論君子》係 DSE 中文卷一 12 篇範文其中一篇,AfterSchool為你帶嚟語譯、段落大意、寫作手法、主旨等考核重點!
孔子嘅《論仁論孝論君子》係 DSE 中文閱讀十二篇範文之一,,呢篇文雖然唔係由孔子親自執筆所寫,但就透過佢嘅子弟所記錄而說明「仁」、「孝」、「君子」嘅定義及處世態度。
AfterSchool將從最基本嘅語譯、通假字詞分析開始,由淺至深一步步帶大家了解各個考核重點,包括段落大意、主旨、修辭手法、題型分析、失分陷阱等等,完美涵蓋你嘅懶人包需求!
喺學習零散嘅新知識之前,有冇諗過需要先建立一個系統性嘅學習模式?我係文靜,多年來透過DSE中文補習幫助學生輕鬆取得大學入場券。想知道我嘅教學理念同往績,即撳:中文補習名師 文靜 | AfterSchool

論仁、論孝、論君子語譯、原文及注釋

【論仁】

(一)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 仁》第四) 
(二)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 是,顛沛必於是。」(《里仁》第四) 
(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 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第十二) 
(四)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第十五)
1.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長期處於窮困的境況中,不可以長期處於安樂的境況中。有仁德的人安於實踐仁,有智慧的人藉着實踐仁德而得到利益。」(《里仁》第四)

2.孔子說:「財富和顯貴,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以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們,不可以接受;貧窮和卑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不以正當的方法擺脫它們,不可以離去。君子拋棄了仁德,怎樣成就他的名聲?即使短至一頓飯的時間,君子也不會違背仁德,倉卒緊迫的時候必定如此,顛沛流離的時候也必如此。」(《里仁》第四)

3.顏淵問甚麼是仁德。孔子說:「克制自己的私慾,使言行舉止合乎禮節,就是仁德。一旦能做到這一點,天下的人都會歸服你的仁德。實踐仁德全憑自己,難道是憑藉別人嗎?」顏淵說:「請問仁德包括甚麼條目?」孔子說:「不看不合乎禮節的東西,不聽不合乎禮節的說話,不說不合乎禮節的話語,不做不合乎禮節的事情。」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敏,請讓我照着這些話去做。」(《顏淵》第十二)

4.孔子說:「 有節操的人和有仁德的人之中, 沒有人會為求生存而損害仁德, 只有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成全仁德。」(《衞靈公》第十五)

【論孝】

(五)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為政》第二)
(六)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 別乎!」(《為政》第二) 
(七)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里仁》第四)
(八)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第四)
5. 孟懿子問如何是孝。孔子曰:「不要違背禮節。」樊遲替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說:「孟孫問我盡孝之道,我回答說, 不要違背禮節。」樊遲說:「這是甚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健在時, 依規定的禮節侍奉他們;父母去世,依規定的禮節安葬他們、祭祀他們。」(《為政》第二)子游問如何是孝。

6. 孔子說:「現在所謂的孝子,只說能事奉供養父母。至於狗、馬,都能夠得到食物來飼養,如果對父母不敬,這跟飼養狗、馬有甚麼分別呢?」(《為政》第二)

7. 孔子說:「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要婉言勸諫;看到自己的規勸沒有獲得父母接納,仍要恭敬地對待他們,不冒犯他們; 因多次勸諫父母而勞苦,但不會怨恨。」(《里仁》第四)

8.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能夠不時時刻刻記掛心上。一方面因父母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因父母年事已高而恐懼。」(《里仁》第四)

【論君子】

(九)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33 。」 (《學而》第一) 
(十)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述而》第七) 
(十一)司馬牛35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 。」 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顏淵》 第十二) 
(十二)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顏淵》第十二) 
(十三)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第十四) 
(十四)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衛靈 公》第十五) 
(十五)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衛靈公》第十五) 
(十六)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第十五)
9. 孔子說:「君子不穩重就不會有威嚴,學問也不會鞏固。自己注重忠信,交的朋友也如自己一樣忠信,有了過錯也不要害怕改過。(《學而》第一)

10. 孔子說:「君子心胸坦然寬廣,小人經常憂愁恐懼。」(《述而》第七)

11. 司馬牛問孔子,怎樣才是君子。孔子說:「君子沒有憂愁,也沒有恐懼。」司馬牛問:「不憂愁不恐懼,這就算是君子了嗎?」孔子又說:「自己內心能夠反省不愧於心,還有什麼憂愁有什麼恐懼呢?」(《顏淵》第十二)

12. 孔子說:「君子會去成全別人的好事,但不會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則是相反。」(《顏淵》第十二)

13. 孔子說:「君子對自己的言論超過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憲問》第十四)

14. 孔子說:「君子以道義為行事原則,行事依照禮節、說話謙遜、做事守信,這就是君子!」(《衛靈公》第十五)

15. 孔子說:「君子擔憂的是自己沒有能力,而不擔憂別人不知道自己。」(《衛靈公》第十五)

16. 孔子説:「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別人。」(《衛靈公》第十五)
想知十二篇範文會點樣考你答題?即撳:
【十二篇範文】DSE中文範文溫習精讀筆記(內容+問答重點)

通假字詞分析

  1. 無違,「無」通「毋」,解作副詞「不要」的意思。
  2. 孫以出之,「孫」通「遜」,解作形容詞「謙遜」的意思。

文體及寫作動機

孔子係儒家學派嘅創始人,佢一生周遊列國,主張以德服人,施行仁政。其學說對後世影響極大,成為中國文化嘅正統。
《論語》係反映孔子思想嘅主要典籍,但作者並非孔子,而係佢嘅一眾弟子。《論語》為語錄體,以語錄和對話嘅形式寫成,記載咗孔子及其弟子嘅言行。全書共二十篇,各篇一般以第一章嘅首二、三字作為篇名。《論仁、論孝、論君子》輯錄咗《論語》中與仁、孝、君子修為相關嘅若干條目。

論仁、論孝、論君子 文章主旨

旨在說明孔子對仁、孝及君子的見解,「論仁」是從個人的道德修養和待人接物方面,說明「仁」的內容和表現。 而「論孝」則說明孝的本質,以及對待父母應有的孝道。 最後「論君子」就從為學修身及言行處世方面,說明「君子」的本質和應有的行為態度,點出「君子」與「小人」的分別。

故事內容整理

本篇文章共有三部分,其重點如下。
部分重點
論仁如何看待貧富:
  • 仁者安仁。 
  •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如何實踐仁德:
  • 克己復禮為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君子與仁的關係:
  •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 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孝何謂孝道:
  • 無違: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 不敬,何以別乎!

如何盡孝:
  • 事父母幾諫。
  • 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論君子心理:
  • 君子坦蕩蕩。 
  • 君子不憂不懼。 
  •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言行:
  • 君子不重則不威。
  • 主忠信。 過則勿憚改。
  •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 君子求諸己。

待人:
  • 無友不如己者。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特質:
  • 小人長戚戚。
  • 不成人之美,成人之惡。
  • 小人求諸人。

文章段旨

部分段旨
論仁主要闡述仁者安貧處樂,無失本心,不管身處怎樣的境況,無時無刻都堅持實踐仁德,不因求生而害仁,相反能殺生成仁;而修養仁德的方法,就是克制私欲,視、聽、言、動皆合於禮。
論孝主要闡述孝是禮的內在精神,「敬」則是孝的最重要表現。應以禮對待父母的生死,在不違背禮的情況下不違背父母的要求。心存敬意地孝順父母,為父母長壽而高興, 為父母衰老而擔憂。
論君子主要闡述君子的品德、修為以及與小人的分別。孔子提出作為君子應有的四種品德:莊重威嚴、認真學習、慎擇朋友、過而能改。
中文卷一閱讀係死亡科?睇完下面篇文包你輕鬆攞高分:
【DSE 中文卷一】中文閱讀理解全攻略(十二篇範文、白話文、文言文答題技巧)

文章結構作用及手法

1. 領語式

為主要論述結構,以關鍵詞為首,然後進行論述。如「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 禮為仁。』」下文就「克己復禮」進行解釋。如「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下文解釋甚麼是 「無違」。 
效果:論述對象明確,使讀者容易掌握重點,一目了然。

2. 語錄體

內容多為獨白、對話,有如與人物傾談,能刻劃人物個性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 突顯顏淵為人謙厚。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 孔子對孟懿子和樊遲的回答長短、詳簡不一,突顯他因材施教

3. 對比說明

將事物正、反兩面作對比,突顯道理,深刻易明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對比仁者對於「害仁」和「成仁」的態度。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 子女對於父母長壽既喜且憂的矛盾,突顯孝道的真諦。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對比君子和小人的心理狀態,突顯君子做事問心無愧。

4. 舉例說明

援引實例說理,增強說服力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以時人實例帶出孝順父母要有尊敬之心。

修辭手法分析

1. 反問

以詰問方式帶出道理,加強語氣,強調觀點,引起反思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不敬父母,跟飼養犬馬沒有分別。
‧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突顯君子本身就是問心無愧的。

2. 排比

增強句子節奏和氣勢,易於記誦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3. 比喻

使道理具體、形象化,易於理解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以「終食之間」比喻「造次」、「顛沛」等任何時候。

4. 對隅

以整齊的句式說理,便於誦讀,易於理解 
‧對句:
-->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排偶: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 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免費 DSE 電子報
定期為 30,000+ 中學生送上實用 DSE 資訊和資源
文靜

文靜

文學奬得主 作家級補習名師獨創寫作萬能KEY絕技 倒模式背文5**真跡印證 超凡教學威力